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料 | ![]() |
大容量串行Flash的快速编程 串行Flash存储器具有体积小、功耗低、管脚少、掉电不丢失数据等诸多优点,在IC卡和便携式智能检测仪表中广泛的应用。而在这类芯片中ATMEL公司生产的AT45D041存储容量较大(4Mb),因而在某些要求大容量存储数据的场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,主要用于存放一些保密性要求不高、数据量极大的数据,如声音、图像或采集数据等。他们大都是SPI接口,对他们的通讯,通常采用带SPI通讯协议的微处理器。但有些单片机没有SPI接口,如51系列的单片机,通常采用I/O端口模拟SPI接口,此方法对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还可以使用,但程序编制比较复杂。本文将介 绍一种通过51系列单片机的串行口与AT45D041芯片通讯的方法,此方法不仅编程简单,且运行速度高,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编程方法。 1 AT45D041的工作原理 AT45D041是具有4 325 376位的大容量存储器,他们被分成2 048页(对应地址为PAl0一PA0),每页264B(对应地址BA8~BA0)。这些存储器被称之为主存储器,此外AT45D041还有2个264 B的缓冲区Bufferl和Buffer2,当主存储器的某页正在被使用时,这2个缓冲区允许接收数据。当片选CS有效时,数据的传输在时钟信号SCK的同步下,通过SI(输入)和SO (输出) 进行。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。
表1为包含AT45D041芯片IC卡管理定义。
AT45D041的最大工作频率可达10MHz,工作电压为5 V±10%,工作最大电流读为25 mA,写为50 mA,数据保持可达100年,工作温度为0~70℃,根据要求可超过指定工作温度,通讯协议为SPI串行接口方式0和方式3。 由于AT45D041只有一个管脚进行命令、数据的输入和数据的输出,其命令和数据都是串行输入的,工作时序图如图2所示。 从图2可以看出,输入数据时,SCK的上升沿前后一段时间分别为建立时间tsu (>10 ns)和保持时间tH (>25 ns),输入接口应在SCK上升前tsu时段内将数据准备好,并在其后的tH时段内保持该数据。输出数据时,SO仅在SCK下降沿rv (<80 ns)时间后有信号输出,并在下一个时钟下降沿到来时消失(tHo=0),接口电路应在有效输出时间内读取数据。
51系列的单片机都具有至少一个全双工串行接口,他支持4种工作方式,这里采用方式0,作为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。其工作时序图如图3所示。
串行口以振荡频率的1/12波特率接收和发送数据,RXD为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,TXD为同步移位信号输出端。
图4中P1.0接IC卡的CS信号,P1.1接R/B信号,P1.2接RST信号,IC卡的SCK接单片机的TxD,SI和SO接在一起与单片机的RxD相连。P0口接AD(模数转换)芯片和LCD(液晶显示屏),P2口接键盘。 3 单片机编程 下面以一个检测IC卡状态的C语言程序来说明对这种存储器的编程方法。(关于AT45D041存储器的操作时序及命令,参阅AT45D041的器件说明书。)
位7为0表示忙;为1表示闲,可以接收下一条指令。 位6为0表示主存储区数据与缓存区比较匹配,否则为不匹配。 位5、位4、位3对于AT45D041为"011”(二进制)。 4 总体性能评价 在此系统中,单片机需采样8路12位信号,并把他们保存在数据IC卡中。只需带回IC卡,通过IC卡读写器把数据读入计算机,便可以进行数据的离线处理、分析。可以看出,仅采用几个廉价芯片,便组成一个性能可观的数据采集系统。
|